今天是秋分,秋分的到来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我们都知道秋分以后,天黑的越来越早,亮的却越来越晚,而秋分这天又正好是昼夜等长。这些现象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追溯到高中地理知识的部分了。今天小编就给你上一堂高中地理课,温故知新,把忘了的知识重拾起来!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我们最熟悉的节气,因为这四个节气的气候特征最为明显。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二分二至”这些现象呢?归根结底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着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动所致。
二分二至图
地球自转是沿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形成一个赤道面,公转则是沿着黄道自西向东转形成一个黄道面,由于地轴是倾斜的,因此在地球运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黄赤交角”(如上图所示)。这个交角的度数目前是23°26′,太阳直射点就在南北23°26′之间来回移动,这两条度数的纬度圈被称为南北回归线。
地球公转的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上面说到由于黄赤交角的问题,太阳直射点会随着自转公转运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端——北回归线,这一天我们称之为夏至日;每年12月22日前后到达最南端——南回归线,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会有两次直射赤道,这两天分别为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分别称为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
2、正午太阳高度角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随之变化。总结来说就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
3、昼夜长短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此外,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南半球反之。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4、四季和五带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太阳辐射有规律的变化就形成了四季。依据气候特征把全球分为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五带分布图
地球自转的意义
1、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就会有被太阳照射和不被太阳照射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昼夜的更替。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晨昏线。晨昏线即指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垂直于太阳光线且平分经线和纬线。
2、地方时
因为有了晨昏线,所以形成了地方时。在同一瞬间,位于不同经度的观测者测得的地方太阳时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一个统一标准。以英国的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线为零时区,向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地方时在计算时,先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然后采用动加西减的原则进行计算。
3、地转偏向力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